废纺织品/废皮革
提高自己的德行,遇事便会有决断的智慧 - 废旧回收网商友圈
回复:0

提高自己的德行,遇事便会有决断的智慧

 

余莉开讲群书治要

大鱼号

 

19小时前

       

节选自《群书治要》之论语 第二十八集*

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子张问崇德辨惑。子曰:“主忠信,徒义,崇德也。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。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

刘宝楠《论语正义》引吴嘉宾说“克己复礼,崇德辨惑,皆古之言也。”从这里可以看到崇德辨惑也是古时的成语。“崇”当“高”字讲,崇德就是崇高其德行;辨惑就是辨别疑惑。如果遇事迷惑颠倒,拿不定主意,那就要辨别得清清楚楚。

子张问这两条,孔子分别答复,先说崇德。子曰:“主忠信,徒义,崇德也。” 一要以忠信为主,忠就是忠诚,信就是信实,不弄虚作假,不欺骗人,不说瞎话,这就是忠信。如果口犯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,这就是不忠信了,懂忠信才是有德。

在郑康成《学而篇》的注云:“主,亲也”。这个“主”有两种解法,前面是以忠信为主,郑康成的注解是“亲”的意思,意思是对于忠信之人应该亲近,这个是讲主忠信。

另一条就是要徙义。这个“徙”是“迁徙”的意思,“义”当“宜”字讲,和适宜的宜是相通的。合理者,合宜者为义;不合理者,不合宜者就是不义。如果你所办的事情不合理,马上改过来照合理的办,这就是徙义;照合理的办,这就是有德了。

再说辨惑。孔老夫子说:“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。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”。惑起于人心之谜,难以解释,所以孔子在这里举了一个事例加以说明。比如喜爱一个人的时候,就是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,即欲其生;后来对他厌恶的时候,对他恨得不得了,甚至希望他死。对于一个人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这是单凭爱恶而没有一定的主意,这就是惑,就是迷惑颠倒,这也说明一个人没有辨明决断的智慧。

正体

 

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 

子張問崇德辨惑。子曰:“主忠信,徒義,崇德也。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。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

劉寶楠《論語正義》引吳嘉賓說“克己復禮,崇德辨惑,皆古之言也。”從這裡可以看到崇德辨惑也是古時的成語。“崇”當“高”字講,崇德就是崇高其德行;辨惑就是辨別疑惑。如果遇事迷惑顛倒,拿不定主意,那就要辨別得清清楚楚。

子張問這兩條,孔子分別答覆,先說崇德。子曰:“主忠信,徒義,崇德也。” 一要以忠信為主,忠就是忠誠,信就是信實,不弄虛作假,不欺騙人,不說瞎話,這就是忠信。如果口犯妄語、惡口、兩舌、綺語,這就是不忠信了,懂忠信才是有德。

在鄭康成《學而篇》的注雲:“主,親也”。這個“主”有兩種解法,前面是以忠信為主,鄭康成的注解是“親”的意思,意思是對於忠信之人應該親近,這個是講主忠信。

另一條就是要徙義。這個“徙”是“遷徙”的意思,“義”當“宜”字講,和適宜的宜是相通的。合理者,合宜者為義;不合理者,不合宜者就是不義。如果你所辦的事情不合理,馬上改過來照合理的辦,這就是徙義;照合理的辦,這就是有德了。

再說辨惑。孔老夫子說:“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。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”。惑起于人心之謎,難以解釋,所以孔子在這裡舉了一個事例加以說明。比如喜愛一個人的時候,就是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,即欲其生;後來對他厭惡的時候,對他恨得不得了,甚至希望他死。對於一個人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這是單憑愛惡而沒有一定的主意,這就是惑,就是迷惑顛倒,這也說明一個人沒有辨明決斷的智慧。

*内容来源《群书治要》学习网*